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彭刘杨三烈士

     陈贤庆

     1911年10月10日晚,辛亥武昌起义爆发。能够参加这场起义,并看到革命成功、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被推翻,是很荣幸很欣慰的事。但是,也有些革命者,就在起义的前一刻牺牲,出师未捷身先死,令人十分惋惜,彭楚藩、刘复基、杨宏胜便是其中三人。
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英勇就义
   

  彭楚藩,湖北武昌(今鄂城)人。1883年生。早年投身新军,1910年考入宪兵营。1911年初先后参加文学社和共进会。9月,湖北革命党人武装起义,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,被推为军事筹备员之一。刘复基,湖南常德人。1884年生。1905年赴日本,加入同盟会。1906年回国 ,从事革命活动。曾任群众学社、振武学社、文学社领导人。1911年武昌起义前,任总指挥部参议。杨宏胜,湖北襄阳人。1884生。1903年入湖北新军。后从事革命活动。1911年加入文学社。武昌起义前夕,任军务筹备员。
    10月9日,革命党人孙武在汉口机关检验炸药失慎爆炸,事泄,革命党人刘公胞弟刘同等多人当场被铺,党人的名册、旗帜、印信等也均为清方所获。清湖广总督瑞澂得报,立即下令全城戒严,按名捕杀。顿时,城门紧闭,屠手四出,党人同志被困各处,无法互通音讯,生命危在旦夕。彭楚藩即赶至武昌小朝街85号军事指挥部商议。蒋翊武主张延迟举事日期。刘复基霍地拔出手枪,愤然道:“不可!现在形势如此危急,你作为总指挥却犹豫不决,难道真个贪生怕死吗?”邓玉麟也焦虑道:“刘同年轻,恐怕一经刑讯,就会尽情吐实,我们就都活不成了。”楚藩轻轻抚拍着蒋翊武的头,戏谑地说:“如不立即下手,我看你这头,怎么保得住?” 蒋翊武勃然大怒,说:“你们真以为我怕死吗?大好头颅,同拼一掷!”遂下令于夜半发动起义。
    然而,尚未到夜半,清军警破门而入,彭楚藩从楼窗跳下后,被围在一个巷子里,他身着宪兵服,本可昌充前来拿获党人的清方军警,但他决计与其他同志共存亡,自称革命党人,与刘复基一起被捕。武昌起义前夕,杨宏胜正往工程营运送军火,途中被捕。
深夜,清督署开庭会审,彭楚藩、刘复基、杨宏胜三人均大义凛然,坚贞不屈。主审官铁忠知三人均不屈服,经禀明瑞澂,于次日黎明前,将彭楚藩、刘复基和杨宏胜押到督署东辕门内斩首示众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死后殊荣

    烈士的鲜血,浇剧了革命烈火,革命党人矢志报仇,决心拼死一战。当晚7时许,工程营打响第一枪,党人同志踏着先烈的血迹,高呼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;楚虽三烈,覆清必楚;三烈在前,我们在后”的口号,猛攻督署。经过一夜浴血奋战,11日首义成功,全城汉帜飞扬。几千年的封建帝制,在辛亥革命中急剧解体。
    武昌起义后,革命党人找到三烈士遗体,将尸、首缝合,装棺入殓。因时值阳夏之战激烈,遂停放于武昌紫阳路皇殿,供革命党人祭吊。南北议和告成,武昌军政府下令开吊3日,随之移棺各自的家乡。其中,又以彭楚藩移棺鄂城为最隆重。
    移棺当天,棺前扎龙头,棺后扎龙尾,32人摇龙抬棺,200名士兵列队护从,鼓乐军号开道,旗幡联幛蔽日,绵延数里。武昌全城闭市,所经沿街摆设香案,各界人士挥泪拜送。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、湖北都督黎元洪及武昌军政府全体要员,均亲自送灵柩至码头上船,再派20艘炮舰护航出武汉港。棺至鄂城,军民皆烧香化纸,燃鞭放炮,设案祭奠,把酒酹江,鼓乐喧天,迎送上西山,安葬于灵泉寺大雄宝殿后。

    至于三烈士曾停尸之武昌紫阳路皇殿,鄂军政府将其改为“三烈士祠”,街道命名为“三烈士街”。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,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,也被命名为彭刘杨路。1931年在他们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处建立了"三烈士亭",亭中立石碑一块,上书"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"9个大字。上世纪80年代初,笔者在湖北工作期间,曾徜徉于彭刘杨路,并到三烈士亭瞻仰。1991年,正值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,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,在武昌阅马场树立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,让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。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,也是彭刘杨三烈士牺牲百年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