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祖明:参加过“香港两航起义”的中山人

       陈贤庆

58年前,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爆发了震惊中外的“香港两航起义”。其时,有一位中山籍的青年人,也参加了这场起义,他就是郑祖明先生。

       有关两航

两航是指旧中国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。中航是中美合资企业,中方占51%,美方占49%,总经理由中方担任。其他重要部门由美方主管。双方的工资待遇差别极大。美方人员的工资支付美金,中方人员支付国民党的纸币。工资的底薪差距亦很大。央航是由国民党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掌管的,规模较中航小一点,由中国人掌权,航线不多,并无国外航线。

两航原来以上海为基地。两航使用的飞机是以e46 e47 dc3为主,后来中航又增加了44发动的空中霸王,央航又增加了“干维亚”机2架,还购买了美军剩余物资c46多架。两航飞机的维修,规定在美国公司购买零件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垫片,一颗小小的螺丝钉,都得进口,这笔费用美国得益最大,飞机油料也全是美国供应。两航人员约3000(其中中航人员稍多)绝大部分是维修机械员,郑祖明是中山石岐人,1926年生,其伯父就是同盟会员、曾任香山县县长的郑道实。其父兄也是一批胸怀“科技救国”理想的精英。1949年时,23岁的郑祖明已经担任中航飞机机械员。

两航在194610月之前的飞行记录很好,空难很少,但在19461225日,由于美籍机长不听指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空难,震惊了整个航空界。461225日下午,上海大雾,马路上的能见度只有三公尺,汽车不敢行使,当时上海站已通知全国各站不得飞来上海,但有一美籍机长认为自己的技术有把握在大雾中降落,不顾禁令由武汉起飞到上海,其他各地的飞机也跟随飞来上海,以至造成当日下午三个小时内15架飞机坠毁,200多人死伤的惨剧。后查明是美籍机长的妻子到上海过圣诞节,才促使这个美国人冒险的。

        国共争取两航人员

由于在解放战争中,国民党节节失败,1948年底,两航的设备、材料人员全部迁往香港。两航公司迁到香港后,国民党反动派就着手做将两航迁往台湾的准备。香港的两航职工,在党的领导下,组织读书会,进行政治思想教育,说明祖国的前途和个人的出路,在地下党的正确领导下,组织起来,当时形式很复杂,国民党也在做这项工作,动员两航职工去台湾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尚未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,当时的港英政府站在国民党一边,所以,组织起义的工作更加困难。

当时在香港的干诺道,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两航办事处,只相隔十几个铺位,只要你走进其中的一家,去签个名,就决定了你的去向。所以双方都在争取那些思想摇摆不定的两航职工,除此之外,还可以选择去菲律宾或去美国。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志做了最大的努力,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,又要用最合适的语言去说服那些可能回到新中国的人员。当时的宣传核心是:不去台湾,不去外国,祖国有光明的前途!中国人站起来了,不再是低声下气的二等公民了!

郑祖明受伯父郑道实以及父兄等影响,追求光明,追求进步,他和广大决心回到新中国去的人员,都在渴望参加革命,参加起义,回到新中国的怀抱。

         起义经过

当时知道起义确切时间的人员为数不多,而且处在国民党的监视之下,郑祖明等决心参加起义的人员既要不断的做争取工作,又不能过分的暴露,警惕着每一个细小的环节,听从并完成中共地下党交给的指令,否则就会破坏整个起义工作。同时,参加起义的骨干机械员们,反复多次对飞机进行检查,确保飞行的安全。

1949119日黎明,机场的发动机轰隆声大作。准备飞返祖国的14架飞机开始启动。原规定每架飞机要有正驾驶、副驾驶、电报员3人,但为了多一些飞机返回祖国,在驾驶员不足的情况下,有的飞机只有驾驶员,有的飞机只有一个副驾驶,冒着很大的风险飞回祖国。

起义人员选择的起飞时间是上午7点之前。因为当时启德机场控制塔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,英国还有许多喷火式战斗机在机场,估计他们的飞行员尚未起床,不会对起义飞机有什么阻碍行动,国民党的战斗机恐怕还不知发生什么事,大概来不及截击,如果塔台发觉,就说是飞往台湾有紧急任务。还有个有利条件,就是从跑道起飞越过一个山头,约十分钟的航程,便是祖国的领空。

上午7点不到,参加起义的飞机已滑行到跑道尾,并一架接一架起飞,安全飞向祖国指定的各地着陆。香港基地的组织领导在飞机起飞并到达指定地点之后,立即向全世界宣布:有2000多人参加的香港两航起义成功,并电告党中央。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立刻向香港基地发回贺电,起义人员欢欣鼓舞。香港两航起义的成功当时震惊了全世界。

当起义的飞机飞回到祖国大陆之后,在港的两航起义人员先控制了机场,然后很客气地请美籍人员离开机场办公室,再请不参加起义的人员离开工作地点。整个过程没有发生武力冲突。起义人员控制的机场有飞机43架,有飞行仓库中的材料和零件。从1950年开始,两航起义人员在一两个月内由九龙经罗湖返回祖国,另一小部分人员留下来承担纠察护产工作。郑祖明先生是留任纠察护产的人员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起义后的护产、抢运工作

起义留下的物资包括航空所用的器材和不能飞回去的飞机上的部件。由于留下来的起义的工作人员不多,加之管理的范围很大,为了保证留下的财产不受损失和破坏,他们请了六十个香港摩托工会的失业工人负责纠察工作,四人一组由起义职工领导管理。当时国民党特务活动也挺厉害,主要在晚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之前,所以这段时间警惕性要很高,一接到报告,就要立刻开车赶往有情况的地点。为防万一身上也装上一把螺丝刀。

在九龙的比利船厂是装箱待运的重要地点。为了避免港英警方的注意,到装箱工场的护产人员穿着西装来,进到里面才换上工作服大干特干起来。比利船厂有一座楼,它的三层上望风正好,遇到港英警方突击检查来时,便通知大家紧急疏散。装完箱再利用港英警员吃饭或有意引开他们的时间,马上偷运出厂,当时有一位50多岁的老司机,非常善于抓时机,运出很多车物资。负责租船的同志将物资装船运往天津等地。这些航空器材、工具、设备和部分的飞机部件在起义后的几个月内全部运回祖国,让新中国的机场正常运作起来。

      两航起义的意义

香港两航起义人员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者,他们开回了飞机,带回了技术,新中国的一个又一个的新机场,都有作为机场骨干的两航起义人员在那里工作。以翻修航空发动机及维修飞机为主的两航技术人员,为祖国航空发展的需要,1950年在山西太原建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航空仪表厂,并用40天时间,用日军遗留下来的旧马房改造成车间,并试装出中国第一只合格的航空仪表空速管;而且生产出较复杂的磁罗盘自动驾驶仪。当时的郑祖明先生已经是该厂的生产总调度了。包括郑祖明先生在内的香港两航起义人员,和祖国大陆的其他同志一起,还为新中国承担起培养航空人才的任务,他们中间,有派往大学航空系任教的,有为子工厂培训并输送工程技术人员的,也有被派往国外学习的。子工厂的同志都亲切地称太原航空仪表厂为“老厂”。他们生产的仪表,不仅用于航空,还用于航海,由于他们出色的业绩,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别关注,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届的国家总理,都到过太原航空仪表厂视察和慰问,让这批老航空感动不已。

起义回到祖国后,郑祖明先生先后担任太原航空仪表厂总调度员、总调度室主任,深圳保安电器厂厂长等。郑祖明先生因出色的工作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,曾被称为“太原航空仪表厂的活地图”。他的胸怀以及他谦和的人格,曾得到了太原航空仪表厂上至领导和老同志,下至小年轻的高度赞赏。30多年来,郑祖明先生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。上世纪80年代退休后回中山居住,仍关心祖国的航空建设,撰写学术论文和回忆录,本文资料就有参考他撰写的《香港两航起义实录》。2004323日,郑祖明先生在石岐病逝,享年78岁。

在香港两航起义58周年的今天,我谨以此文,纪念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贡献、已经逝世三年半的中山籍人士郑祖明先生。

(此文刊登于2007年11月25日《中山日报》之“香山周刊”专栏)